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電腦顯像管的回收再造

舊電腦、電視被弃置后,當中的顯示屏的玻殼玻璃含鉛,需要過千度熔爐才能分解,并不符合經濟效益,過去有回收商索性將這些廢物運往發展中國家,或是弃置於堆填區,或會造成人體和環境傷害。有港商引入新技術,成立首家廢舊顯像管回收再造顯像管的回收場,既可減低生產新玻璃所需的能源消耗,又能循環再用的雙贏局面。   

電子廢物年567成回收
香港每年生產約56噸電子廢物,當中七成會被回收,之后大部分會出口至內地、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餘下三成會被弃置於堆填區。加上國內作為香港最大轉運地區,自明年11起,實施廢舊電腦電器生產者責任法令,不再進口電子垃圾,將加重香港堆填區的壓力。這批電子廢物含有對人體環境有害物質,當中以電視、電腦顯示器的玻殼玻璃最難處理,原因是其含鉛,處理不當鉛會從玻璃滲出,對人體、環境造成傷害。若要將玻璃再生回用,必須以1400度高溫熔爐將內在的鉛分開,需要很大設備和資金投入,并不符合經濟效益,所以很少人沾手。

商家投資拓回收再造工場
有公司早在5年前看準當中商機,投資了500多萬元購置設備,成立廢舊顯像管回收再造顯像管工場。但因申請手續繁复,遲遲未能投產,兩年前委託生產力促進局向環保署申請,至去年12月獲批准投產。

據項目總監表示,公司參考了外國做法,先將這些廢舊顯像管回收,并利用含酸流體,將表面涂層上的重金屬清洗,令97%玻璃能夠回用,再賣給生產電視或顯示器玻殼的廠家。工場現時回收再造一個電視或電腦顯顯示器,成本約6080元,首批再造顯像管玻璃在上月已運抵海外顯示玻殼生產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