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胸廓出口症候群的病因

什麼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出口症候群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 通常是指位於肩、頸部的肌肉過於發達,壓迫到通過這些結構之間的血管或是神經,結果常讓患者在做活動時,肩膀有刺痛與使不出力的感覺。肩部的胸廓出口症候群和肩帶不穩定的症狀描述有部分的相似之處。

病因
在最早期,這是指在胸廓出口處。即鎖骨與第一肋骨之間,因

(1)臂神經叢或

(2)鎖骨下動及靜脈

受壓迫而產生的一連串症狀。
  
壓迫的來源可以是先天異常或畸形的頸部肋骨、胸部第一肋骨、異常增厚的肌肉、或纖維化的束帶,因此強調以外科手術切除壓迫源以進行治療。

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其實上述的壓迫源發生率極低,通常不超過0.5%;最常見的壓迫源應是痙攣的肩頸部或上胸部肌肉,包括前斜角肌與中斜角肌,可引發典型的胸廓出口症候群;另外如胸大肌、斜背肌、大圓頭肌、胛下肌、胸小肌、菱形肌及提胛肌等也可造成類似的疼痛症狀,但相關的臂神經叢或鎖骨下動、靜脈壓迫症狀就不那麼明顯。

年齡、性別與職業
如果以門診病例來分析,可見患者年齡層遍佈20歲到70歲,但20歲到45歲佔逾八成;於30-60歲間,鎖骨與肋骨傾斜度與年齡的關係,導致鎖骨下的大血管及神經叢受壓迫女性比男性更為明顯。這可能是引致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四倍的因素之一。體質瘦弱,頸長及有寒背傾向的中年女性都較容易患有胸廓出口綜合症。至於職業而言,亦遍佈各行各業,但職業駕駛與電腦或文書工作者則佔逾五成。

病徵及病狀
胸廓出口症候群的臨床表徵症狀通常是頸、肩、上臂及手部極度的酸、痛、麻,特別是兩臂外側延伸至無名指與小指的部位;其嚴重度可以造成病患行動不便,甚至於無力繼續本來進行中的工作。有些病人會有頸痛,頭痛的現像,甚至有時痛楚出現於胸前,就好像心絞痛一般。這些特殊現象相信是透過神經在脊髓中的反射作用而產生的。

頸纖維帶(附著於第七頸椎橫突至第一肋骨間)或粗大的頸肋骨可以傷及第八頸脊神經根及第一胸脊神經根或臂神經叢的下幹 (lower trunk),使手部及前臂漸漸無力及萎縮,此症非常少見,開始時,手掌魚際 (thenar) 的外側部萎縮 (而腕管併合症是造成手掌魚際全部萎縮),然後手部的小肌及前臂的屈肌亦漸漸地萎縮。此症不會造成手臂持續性的疼痛,即使疼痛亦是微痛,所以這些患者都是等到手部萎縮到無力時,才會去看醫生,有時,前臂及手部的內側 (ulnar side) 感覺消失。如果發作時病患正在駕駛車輛,這突如其來的麻痛與無力往往幾乎造成事故。

這類的發作常是不定時且發作期長短不定的,但常因手臂前舉或上舉 (如駕駛車輛、抱提重物、或打電腦時) 而激發,也常在半夜或清晨睡夢中產生。除了酸、痛,手部感覺異常或血循不良更易引起病患強烈恐慌感。

最常見的壓迫源有三個
(1) 症狀發生於第一肋骨頸的上緣與鎖骨根部後下緣之間 (Costoclavicular space), 稱為肋鎖空間症候群 (Costoclavicurlar syndrome);

(2) 症狀發生於前斜角肌與中間斜角肌之間與第一肋骨上緣所形成的
三角形空間 (Scalene space),稱為前斜角肌症候群 (Anterior scalene syndrome);

(3) 症狀發生於喙突與胸小肌接點之間( Pectoralis minor space),稱為過度外展症狀或胸小肌症候群 (Hyperabduction syndrome or Pectoralis minor syndrom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