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 人的脊椎骨一共有26節,其中,1—7節為頸椎。在所有脊椎中,頸椎的活動度最大,也最容易發生勞損,再加上長時間低頭工作、生活方式及枕頭使用不正確等因素,頸椎病 已越來越多地困擾著人們,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肩頸 疼痛 、上下肢麻木、 頭暈 、 耳鳴 、噁心、心悸等。
7節頸椎裡,第1、2、7節形狀最特殊。 寰椎作為第一節頸椎,和枕骨在韌帶的幫助下形成了人體最堅強、最穩定的關節,牢牢地固定著裝載智慧的大腦袋。而第二節樞椎和寰椎形成的關節,是脊椎各關節中靈活性最好的,我們要扭頭,主要靠的是它。 不過,靈活性好,穩定性就差一些,外傷時寰樞關節很容易受損。 比如很多人乘車時會不知不覺睡著了,一旦急剎車,頭顱在沒有支點的情況下,最容易受傷的就是寰樞關節。第7節頸椎,稱為大椎,它的棘突是重要的體表骨性標誌。
雖然這幾節頸椎容易受傷,但常見的頸椎病倒與它們無關,而是主要表現在3—6節椎體間,因為低頭、抬頭,是這4節頸椎的主要任務。很多人都想不到,頸椎每天的關節活動達幾十萬次,這麼大的“工作量”,很容易形成退行 性病 變。 比如,長時間低頭會造成頸部肌肉疲勞、痙攣,反复的痙攣最終會導致頸椎變直甚至後凸,形成了當下困擾很多人的辦公室病 物理治療。
對於頸椎病,人們由於不了解存在很多預防誤區,比如有些人以為,搖頭、扭脖子可以緩解頸椎痛,實際上,這些動作又增加了頸椎的工作量,加重了關節磨損,因此完全錯誤。鍛煉頸部肌肉是防治頸椎病操作性最強、最有效的方式,而正確的方法就是遵循抗阻力原則。 鍛煉時,應朝著與平時前屈姿勢相反的方向去做,比如向後仰,或鍛煉飛燕展翅。 另外,李子榮說,不會枕枕頭也是引起頸椎病的常見原因。枕頭的形狀、放置的位置、高度,以及不枕枕頭等生活習慣都可能引發頸椎病,使睡眠時頸椎仍處於向前曲的狀態。 最好的方法是,把枕頭放置在頸後,而不是後腦勺下。 枕頭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以符合個人生理曲度為宜 物理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